龟,乌龟,观赏龟,观赏鱼,观龟赏鱼,养鱼论坛,养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06|回复: 1

所认识的越南鹰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9 14: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有想法再总结出一篇出越南鹰的专门文章,一是因为越南鹰的分辩我自我感觉总结的还不够,对亚成体越南鹰容易分辨,但对成体不适用,想再进一步总结细分一下,二是对越南鹰的饲养我自己是有些失败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越南鹰不好养易死,已经成为了众龟友的共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越南鹰难养?我觉得造成越南鹰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如下:

  先从越南鹰的生活环境来琢磨:越南气候湿热,比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湿热,造成鹰嘴不耐低温,越南雨林众多,腐烂的植被和酸性红土经雨水冲刷,流到河里的水质多是酸性,和我国石头山上流下的碱性水质不同。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条:

  1、水质不同造成不易适应水质;2、温度不同造成不易适应温差,特别是温差变化;3、壳大体纤体质相对差,稍有问题就会挂。

  越南鹰也是生物,在越南活的好好的,并且有大量的出鹰,或许在越南就有养殖的,只是我们还未找到养它的办法。实际上,国内也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都有长期养活越南鹰的成功经验,并不是说越南鹰就无法适应人工环境,而是说它不容易适应水质,不易适应温差,并且一旦开始腐皮腐甲拒食就基本上必挂,一年中哪能时刻保持它的良好环境呢,一个不小心它就死了,所以我说很少有玩家饲养它超过一年以上的,远不如其它种的适应性强。

  在一个专门从越南进口越南鹰到中国做龟苓膏的朋友那里了解到,养越南鹰有三大秘诀:一是水温不能低(国产鹰有的15度还能吃食),最好在25-28度,也不能过高。二是水质是偏酸性(一般认为鹰嘴是偏碱性的水),有养越南鹰的龟友观察ph大概是在6.7-6.9这个范围,低到6.5也会腐皮。三是水里适当加点庆大霉素。

  我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验,不过分析起来还是有点道理。这三个秘诀,如果有条件的龟友可以试试。

  如何辨认越南鹰

  鹰的分类辩认是很难的,就象人,有混血的,有南人北像的,有异化的,所以分类辩认只能辨别大多数的鹰,不能说只只都很准确的认出,不过也没关系,对于龟友们来说,我们不需要搞科研,觉得像越南鹰的不买就是了。详细的我不具体介绍了。由于缅甸、泰国鹰也比较好养,我在这里想详细说一下越南小鹰,亚成,与成体(特别是老成体越南鹰)的分辩。这个就做为那篇文章的补充吧,建议不认识越南鹰的先看一下再看下面的介绍会比较清楚。

  区别越南鹰最主要的几个特征是裸眼、体型和腹部的黑斑纹及腿根和尾根的黄斑纹,这些特征,与其它亚种的在幼鹰的时候并不明显有区分,在老年的时候又有趋同现象。所以裸眼、体型和腹部的黑斑纹及腿根和尾根的黄斑纹,这些特征是区分亚成体鹰的明显现象。总结如下:

  幼鹰(一般在6CM以下),这个时候区别并不明显,有的鹰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越鹰特征,有的不明显,所以最好不要断言小鹰是哪个亚种的,除了各特征都很符合越南鹰的特征。

  亚成体:

  老鹰:这个需要着重补充说明一下。最早是Roger龟友提醒我的,最初我将很多越南老鹰错认为中国鹰。这里先感谢他。

  老鹰的头部也会长的比较混圆,和中国种的很近了,特别是腹部的黑斑纹及腿根和尾根的黄斑纹这一越南鹰的显着特征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不过它会出现另一个比较显着的特征就是腹部出现小块的黑色斑点,如同老年人的老人斑。(重庆-莉子几个月前出过一批老越鹰,这个特征特别明显,时间关系,找了一张)还有几个特征:黑斑纹也成了暗纹,裸眼仍然明显,背甲后缘异常圆滑,。其它的特征,参照亚成体的办法大家也注意区分。

  另外,国鹰很少有超过1斤半的,超过2斤的基本上可以认定为外国鹰了,我也吃惊的发现很多龟商也并不完全认识各亚种的鹰,包括“浅谈越南种鹰嘴龟”中举的越南鹰的例子,我感觉更像是一只泰国种甚至广西种的。

  


腹部出现小块的黑色斑点,如同老年人的老人斑,而黑斑纹成了暗纹,腿根和尾根的黄斑也消失了。


腹部出现小块的黑色斑点,如同老年人的老人斑,而黑斑纹成了暗纹,腿根和尾根的黄斑也消失了。
发表于 2013-3-28 20: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观龟赏鱼,龟龟救助,龟环境布置,龟饲养技术 ( 闽ICP备12006998号 )

GMT+8, 2024-4-18 14:12 , Processed in 1.0156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