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乌龟,观赏龟,观赏鱼,观龟赏鱼,养鱼论坛,养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9|回复: 19

中国的筷子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5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筷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中国传入,我国乃世界用箸进餐国家和民族的母国,可是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筷不离手,习以为常,如今人们仅把它当成吃饭的工具,并未把这小小的筷子看做是我国四大发明之外的又一大发明。
不“动刀动枪”“和为贵”  
事实上,筷子的发明使用,对中华民族智慧的开发是有一定联系的。尽管是一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筷子,但它能同时具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而与看上去“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一份“和为贵”的意蕴。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的婚庆、丧葬等礼仪中。当我们仔细品味筷子的妙用时,更增添对祖先的崇拜之情。中国的筷子分为五大类。他们是竹木筷,金属筷,牙骨筷,玉石筷,化学筷。
竹木筷:
最原始的筷子是竹木质的,因此人们使用最多的也数竹木筷。古代竹筷品种可谓千姿百态,有灰褐色条纹的棕竹筷最高档,但如今已绝迹于市场。同时,紫竹筷、湘妃竹筷也是稀有品种,目前也已难觅。湖南的楠竹筷放在清水中根根竖立不卧浮,有神奇筷之称;而杭州西湖天竺筷也成为这个风景名胜的一大特产。竹筷还有便于雕刻的特点,四川江安竹雕筷创制于明末清初,多次在国际上获奖,50年代,工艺师曾经刻过一双狮头活眼含宝龙凤竹筷献给毛泽东主席。毛泽东十分喜爱,叫秘书回信致意,同时表示按中央规定不能接受礼物,请他们以后不要再给他个人送礼。后来,他把这副筷子转送给了前苏联领导人。
木筷品种较多,红木、楠木、枣木、冬青木,皆可制筷,而质地坚硬的乌木筷身价最高。广州有家80多年历史的筷子店,至今仍以手工制作,如有种狮子头紫檀木筷,更是独一无二的精美工艺品。

金属筷:
从青铜筷算起,还有金筷子,银筷子,铜筷子,铁筷子,现在发展到不锈钢筷子。
如今很少有人用金属筷进餐,但古代富豪人家流行过金属筷。1961年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木出土3根圆铜筷,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495年左右春秋中晚期文物。铜筷不宜吃饭,以后逐渐被银筷取代。

银筷有杀菌作用
  我国出土银箸数量最多的一次是1982年,在镇江东郊丁卯桥出土的950余件唐代银器,其中银筷达40余双。银筷测毒说其实不可靠,但银筷有杀菌作用,科学家发现,1公升水中只要含有微量的银离子,即可杀灭大部分细菌。制作精美的银筷至今仍受欢迎,但人们已把它当工艺品看待。价格昂贵的金筷是皇宫贵族奢侈的象征,史载唐玄宗曾赏赐宰相金箸一双。哈同、杜月笙等海上闻人也用“金台面”待客。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牙骨筷:
中华筷中还有用象牙和取材于牛、驼、鹿等兽骨制作的筷子,用海龟甲壳制成的玳瑁筷等等。有些聪明的工匠用精雕细刻的功夫将牙骨巧妙地镶接,使之成为艺术品。  
玉石筷:
另一类玉石筷也是筷中珍品,有汉白玉,羊脂玉,有翡翠,故宫珍宝馆就陈列着不少慈禧太后用过的金筷和玉筷、翡翠的、翡翠镶金的等。
化学筷:
化学筷”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像密胺的,塑料的……
30年代上海就有赛璐珞筷子,近年又出一种乳白色的“像牙筷”,虽说与象牙相似,但仅仅是“像”而已。这是一种塑料蜜胺筷,因价廉物美广受欢迎。
还有许多我们今天不常见的棕竹牙帽箸、乳帽镶银象牙箸、乌木镶银箸、虬角镶金箸。等等都可以归到这五大类中。
要论述筷箸,最好不要凭空而论,参照实物而论也许不会给人泛泛而谈之感。因为先秦之箸,多为竹木制品,不像青铜器埋入地下数千年依然形器完整,即使銹迹斑斑,或有些残缺,也可修复。而筷箸因身材细小,又是竹木材质,入土多易腐烂,根本无迹可寻。
与筷子有关的历史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筷子的材质及工艺:
  
紫檀木

  
名紫榆,豆科,常绿大乔木,高五尺丈。羽状复叶,蝶形花冠,黄色,圆锥花序。果实扁圆有翅,木质甚坚,色赤,入水即沉。亦称“清龙木”,为世界上名贵木种之一。产于美洲和非洲热带雨林地区,印度、菲律宾、缅甸、南洋群岛及我国广东、广西,尤以巴西黑檀、非洲柴檀著名,因生长缓慢,材质坚实,硬度大,韧性强,结构细致,纹理均匀,耐腐性强。
晋代崔豹所著《古今注》中已记载:“紫楠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宋代赵汝适。《诸蕃记》载:檀香出 婆(爪哇),其树如中国之荔枝,其叶亦然,土人砍之阴干,气清劲而易泄,热之能夺众香;色黄者谓之黄檀,紫者谓之紫檀,轻而脆者谓沙檀”。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木

柿树科,常绿乔木,高达二三丈,产于热带地区,木质坚实细致,色黑。晋崔豹《古今注 草木》:“翳木出交州,色黑而有文,亦称之乌文木也”。明李时珍《本草纲木二乌木》:“出海南、云南、南番。叶似棕榈,其木漆黑,体重坚致”乌木质地细密坚实,坚脆沉重,光泽如漆的珍木。在很早以前就有作箸之记载,《博物要览》记:“乌木出海南、南番、云南,叶似棕榈,性坚,老者纯黑色,且脆,间道者嫩--作箸”。乌木筷在木质筷中身价最高,质坚体重,不弯典不变形,制筷高雅,色泽黑亮,光润细腻,手感极好.

酸枝木

酸枝木是热带常绿大乔木,产地主要有印度、东南亚诸国,酸枝木从颜色分有红酸枝、黄酸枝和白酸枝之别,酸枝木色泽差异很大。通常以粟褐色近似紫檀,材质坚韧,纹理细密者为佳;木质颜色偏淡,木质纹理粗疏者次之,酸枝木还被称为紫榆。清代江藩者著《舟车见闻录》记载紫榆来自海舶,似紫檀,无蟹爪纹。刳之其臭如醋,故名酸枝。酸枝初伐时,心材淡红色至赤色,经长时间放置,可沉于水。颜色逐渐转化为紫红色,光泽变为暗沉。酸枝木坚硬而重,可沉于水。木材有深褐色渐转化为紫红色,为紫檀属,但酸枝和紫檀是两种不同的硬木,酸枝为贵重木材,经打磨可达到平整如鉴,抚之细滑清凉,木纹美观,不易腐朽,经久耐用。


酸枝木是热带常绿大乔木,产地主要有印度、东南亚诸国,酸枝木从颜色分有红酸枝、黄酸枝和白酸枝之别,酸枝木色泽差异很大。通常以粟褐色近似紫檀,材质坚韧,纹理细密者为佳;木质颜色偏淡,木质纹理粗疏者次之,酸枝木还被称为紫榆。清代江藩者著《舟车见闻录》记载紫榆来自海舶,似紫檀,无蟹爪纹。刳之其臭如醋,故名酸枝。酸枝初伐时,心材淡红色至赤色,经长时间放置,可沉于水。颜色逐渐转化为紫红色,光泽变为暗沉。酸枝木坚硬而重,可沉于水。木材有深褐色渐转化为紫红色,为紫檀属,但酸枝和紫檀是两种不同的硬木,酸枝为贵重木材,经打磨可达到平整如鉴,抚之细滑清凉,木纹美观,不易腐朽,经久耐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梨木

]  
变称为花榈木。萨木科。是一种阔叶高干乔木,高可达三十米以上,直径可达一米左右。据《本草拾遗》记载:“榈木味辛、温、无毒。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之热服。出安南及南海,人作床几。似些檀而色赤;为枕,令人头痛,为热故也”。明初王佑增订《格古要论》:花梨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直香似,变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主要从东南亚、南洋群岛进口,在热带雨林区都有生产,心材呈大红,黄褐色和红褐色,颜色接近边缘越淡,纹理呈青色,灰色及棕红色等。坚硬,纹理精致美丽。

鸡翅木

产于东印度,中国海南岛、浙江、福建亦有出产。为明代及清前期常用之名贵家具用材。【格古要论】载:(鸡翅木言其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有距者价高。)其纹理有如鸡禽类之颈翅纹,有的如重叠火焰,有的如鹧鸪毛羽具排列整齐之白斑点,灿烂闪耀。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力木


又名铁梨木,铁粟木,铁木,为常绿乔木,质地坚硬,耐腐性强,色泽暗红,略有光泽,心材洋红色至紫色,纹理颇似鸡翅木,但二者有本质不同,铁力木纹理为棕眼排列而成,重且沉水,原产于印度多产于南洋群岛。
红木  

红木,这个名称含义很广,它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种木头,而是泛指一些色泽呈紫红色,木质坚硬的木质又坚硬的木材,如花梨木、酸枝木、紫檀等都可称为红木。
  

红木,这个名称含义很广,它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种木头,而是泛指一些色泽呈紫红色,木质坚硬的木质又坚硬的木材,如花梨木、酸枝木、紫檀等都可称为红木。
  
天然漆

  
又名国漆、大漆、生漆,是以漆树上采割得到的漆液为原料。经简单加工成涸和干性油漆而成  
生漆是最古老的天然涂料,漆膜的性能是其它涂料无法比拟的,漆膜坚硬而富有光泽,具有防锈、防腐、绝缘、不易氧化、耐酸碱和高温等性能。生漆形成坚硬的漆膜能越磨越亮,不会晦光,由于制作中有着良好的工艺性,表现在漆髹过程中可经受过多次打磨而不至于损坏,经多次打磨抛光,光泽会越磨越亮,生漆涂层色泽纯正,时久色泽变浅是因光合作用下色素的溢变,而漆膜是不会消失的,只是变得更透明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烙画



  
烙画相传起于*****汉末,东汉初光武帝刘秀曾命将河南南阳烙画列为贡品。烙画箸以生产关系冬青木为原料,先用水浸三月再晾干加工为条,放入植物油中浸泡三月以上,然后剖成条型。使之具有不弯曲,易清洁,轻巧等特点


竹雕筷:  

]竹雕筷,驰名中外,多次获国际奖。此筷创建于明末表初,是以节长壁厚的楠竹为原料,经煮沸制坯、露晒、打磨等多种工艺制成。精雕狮头竹筷更是久享盛名,有单狮、双狮、踏宝狮、子母狮等80多个品种。 我国的历代筷子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铜箸



我国考古发掘的箸已有相当数量,春秋中晚期的箸也见于云南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墓中出土铜箸二支,长28厘米,首径0.4厘米,首粗足细,整体为圆柱形,形制古朴浑厚,弥足珍贵。
  
西汉竹箸与食案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精美的文物,马王堆竹箸出土时置于一漆案上,案上还盛放着食品的小漆盘、耳杯和酒卮等宴饮用具,西汉时期的箸大都是首粗足细,呈圆形,也有扁方形,原料以竹质为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铜箸


四川大邑凤凰乡东汉墓出土铜箸八支,各长22.7厘米,直径0.4-0.15厘米,首端为六翎柱,足圆,整体为首粗足细,圆柱型。

唐代银箸

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的一批唐代银器,发现银箸36支,首粗圆,顶端齐平,足细圆,呈圆柱形,单重117克,是罕见的粗重银箸。


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的一批唐代银器,发现银箸36支,首粗圆,顶端齐平,足细圆,呈圆柱形,单重117克,是罕见的粗重银箸。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银箸


   
在江西安乐溪航桥东陂湾水库的一座南宋银器窖藏中,出土文物100余件,其中银箸44只,银箸长24厘米,直径0.8-0.4厘米,首部为六角形,其下有六道弦纹,作竹节状,再下面又是三道弦纹,足圆,每支箸刻正楷“仁”或“德”字,两只合并为“仁德”两字。
辽代木胎包银漆箸

在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中出土的文物中,有进食具木胎包银漆箸二支、髹漆柄银匕一件。箸长27.5厘米,直径0.9-0.4厘米,是少见的粗箸。首部较粗,首端镶有银帽顶,其下饰竹节纹,髹漆、足部呈圆柱形,箸面装饰独具一格。
元代银箸

元代的箸在各地都有一些发现,如安徽合肥出土的一些批元代窑藏金银器皿,其中银箸110支,这些箸出土时置于银果盒格层内均制作精细,造型优美。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象牙箸


   
在山西省太原征集的明代象牙箸4只,长26.8厘米,直径0.5-0.35厘米,首方足圆,顶端略呈四棱锥体状,首部镌刻春夏秋冬四季花,足部呈麻花形。
明代四楞银链象牙箸

  
明代,四楞银链象牙箸。长27.2公分,上方下圆四楞体,箸顶镶1.5公分银帽,足7.5公分银套,箸顶有10.5公分长的银链相系。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刻诗象牙筷


刻诗象牙筷。此筷洁白如玉,牙纹清晰,名家刻上明代特程良规詠箸诗[殷勤问竹箸,甘苦你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短短20字,古代诗人吟唱筷箸乐为人类作贡献的精神。
八双镶银刻诗竹筷

发表于 2007-5-28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汗..不会用.
发表于 2007-5-29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ither在2007-5-28 12:57:00的发言:
汗..不会用.

你买几双上面那种筷子拿过来

我教你用

发表于 2007-5-31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氓卡在2007-5-29 23:22:00的发言:

你买几双上面那种筷子拿过来

我教你用

为何不是你提供样品让偶试用哩[em14]
发表于 2007-6-1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ither在2007-5-28 12:57:00的发言:
汗..不会用.

[em15][em15][em15]
发表于 2007-7-10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发表于 2007-7-9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了解下![em01]
发表于 2007-7-16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ither在2007-5-28 12:57:00的发言:
汗..不会用.

[em28]不会吧?一直用勺吃饭吗?还是用叉?抑或是用手抓???[em31][em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观龟赏鱼,龟龟救助,龟环境布置,龟饲养技术 ( 闽ICP备12006998号 )

GMT+8, 2024-6-2 04:58 , Processed in 1.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