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乌龟,观赏龟,观赏鱼,观龟赏鱼,养鱼论坛,养龟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7|回复: 5

(原创)接着上,鱼类疾病(健康)第二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类疾病
   
第二讲             Fish health     July 13, 2007

     前一讲谈到90%的鱼类疾病都是由水质的恶化所导致的,因此水质的监控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就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水质的大部分参数都是不可见的,唯一的可见参数只有水中固体颗粒的溶度。本节我们来谈谈固体颗粒溶度对鱼类健康的影响。 

     固体颗粒按成分来区分共有2种。第一种是无机颗粒,就是我们常说的淤泥。第二种是来自排泄物,未吃完的食物及石头碎屑的有机颗粒。这些颗粒在对鱼类健康方面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下面5点:

1.
    
鳃:过多的颗粒会影响正常的鳃对气体进行交换及在鳃上的细菌附着。

2.
    
微生物生长:过多的颗粒会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有害微生物将对鱼产生危害。

3.
    
较高的BOD(生物氧气需求):颗粒所促进生长的微生物将会消耗过多的氧气,导致鱼类的供氧不足。

4.
    
抑制光合作用:过多的固体颗粒会降低水中植物可利用的光照从而一直光合作用。

5.
    
其他污染物:固体颗粒中可能携带许多污染性物质。

     固体颗粒按形态可分为2种。其一是沉底性颗粒,其二是悬浮性颗粒。沉底性颗粒本身的重量,体积都比悬浮性颗粒来得大,因此前者相对比较容易从水体中清除,而后者因体积小较难清除。对在野外生活的鱼类而言,沉底性颗粒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鱼卵的覆盖窒息。科学测试表明,正常情况下野生鲑鱼卵的成活率大于85%,然而在有沉积底物的环境下成活率小于30%。另外,沉底性颗粒对鱼类的危害还表现在以下3点:

1.   增加水中微生物的含量,微生物作为一种N源将对鱼产生负面影响。

2.   腐化作用:沉底性颗粒被腐化后将产生具有毒性的NH3H2S

3.   沉底性颗粒将消耗氧气,增加BOD

     悬浮性颗粒对鱼类健康产生的危害表现在下面几点:

1.   影响鱼的捕食视线

2.   影响操作管理人员对鱼进行日常观察

3.   对鱼鳃会起到磨蚀作用

4.   成为细菌生长的基质

     水产养殖上对固体颗粒溶度的测量使用NTU为单位,测量仪器有SECCHI盘和探测感应头一起(十分昂贵,$3000)。水中固体颗粒溶度小于5NTU20mg/L)为正常值。大于25NTU100mg/L)时水质已经恶化得十分严重。移除固体颗粒在水产养殖上使用鼓式过滤器和沙滤,其中沙滤效果比较好,但需要定期清理。观赏鱼养殖用沙滤比较合适。对机械过滤而言(鼓式过滤器)大于50微米的颗粒是比较容易移除的,小于20微米就相对难移除。

另外一种过滤颗粒方式是采用化学试剂,比如凝聚剂,成分大多是铝盐,过滤原理是让小颗粒容易凝聚成大颗粒,增加过滤的容易度。

     在日常水产养殖上对于固体颗粒的处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在颗粒凝集变大前移除颗粒。

2.
    
使用具有自我清理功能的养殖容器,比如圆形玻璃纤维桶。

3.
    
排水要做到在容器中心利用水流对颗粒进行有效移除。

4.
    
如若使用一次性水,就不用考虑颗粒问题了。

                                                                                                                         罗松

                                                                                                                      完成于厦门

发表于 2007-7-13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是:周期性换水!

[em05]
发表于 2007-7-13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对鱼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归仙人在2007-7-13 16:15:00的发言:

结论是:周期性换水!

[em05]

[em11][em10]
发表于 2007-7-13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期定量换水是养鱼的根本
发表于 2012-6-7 17: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要回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观龟赏鱼,龟龟救助,龟环境布置,龟饲养技术 ( 闽ICP备12006998号 )

GMT+8, 2024-6-13 22:50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