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弟 发表于 2004-9-22 12:53:00

[转帖]鱼病症状治疗完整篇

首先谈谈鱼类致病因子
一.环境因子:
1.水质不良,(NH3,NO2过高它能影响红血球失去运输氧的能力,和伤害生物的器官,在海水系统当中因为cl离子会比no2离子更容易被鱼吸收,所以no2毒性比淡水低很多,而NH3氨有剧毒,NH4铵毒性轻微。两者的相对含量,与水的pH有关。pH每上升1.0,NH3的含量升十倍。Ph7时有99.7%NH4,0.3% NH3;pH8.4时有84.7% NH4,15.3% NH3所以海水系统中氨毒性比淡水中性或酸性水高很多,很多人都测试no2浓度其实是养淡水的观念,海水系巢皇视谩S谢衔锔呋岢晌纳嬗氩≡奈麓?如残饵,粪便,底砂中的污泥.在此稍做说明一下,原虫一般附着在沙子,缸璧,塑料上生活,捕食生存于水中的多种微生物(细菌类),这是牠通常的生息型态,寄生于鱼的表皮部分则是变异形生息型态,鱼的皮肤上会产生炎症,而随着虫体数的增加,皮肤组织逐渐遭到侵蚀破坏,而露出肌肉,除此之外,还会间接地受到细菌类的感染,水温高时,繁殖会很旺盛,形成的幼虫会分裂游泳,而传染至其它的鱼体上小擦伤或锚虫刺伤的不处理,如果未分泌表皮黏液,很容易感染以大肠菌为首的各种细菌,同时迅速地繁殖起来。这些地方成为原生动物类绝佳的采食场所。在种种的资料显示,有机氮废物高的水体,非常容易大量繁殖寄生虫造成严重感染,所以水质的优良与否不应该只是测量无机氮废物NH3或NO2来断定,而是有机氮废物的含量也须处理,处理的方式分两个方面,高效率的蛋白除沫机可以处理微细的有机氮废物,不使用抽底砂系统,而在底缸或其它过滤加一道细白棉前置过滤隔除较大形的有机氮废物,常常清理这道白棉可有效控制有机氮废物的含量)
2.不适合的水温,ph,比重...过高或过低都不宜
3.其它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污染(根据水试所的研究,铜离子会抑制酵素系统,降低免疫力,很容易造成孤菌感染),或其它有毒物质如杀虫剂,硫化氢H2S.
4.溶氧过低,造成鱼类生理代谢的影响...
二.病原:
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寄生虫大致区分为体内和
体外寄生虫二种.
三.生物体;宿主
鱼体本身的紧迫,如捕捞,鱼种冲突,转换环境...造成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低...
所以要把海水鱼养的健康则要把上述的致病原因作一个通盘了解,针对各个问题予以解决,以下则以病原为重点来做详述
大多数病原都属水中常在的型态,比方说细菌霉菌病毒根本无法完全从水体中排除,除了寄生虫比较容易排除,而寄生虫的感染造成的鱼类死亡占了百分之80以上,而体外虫造成的死亡又占了约8成以上,所以先就体外虫作详细的论述

厦门小弟 发表于 2004-9-22 12:54:00

寄生虫感染(体外虫)种类
一.原生动物门
1.白点纤毛虫
    病原体亦为纤毛虫。可分成淡水性白点虫及海水性白点虫,分别侵害淡水鱼及海水鱼,二者在形态及生活史上相似,不过海水性白点虫病原性较淡水性白点虫为强,经常造成海水鱼类大量死亡,是海水鱼类重要疾病之一。寄生期之虫体为卵圆形,体表有短纤毛,大核呈马蹄状;;小核呈圆形。寄生部位主要在皮肤、鳃、鳍等部位。当大量寄生时因虫体钻入皮肤下而形成小白点。本虫因可造成鳃部表皮细胞异常增生而肥厚,甚或坏死,所以会导致呼吸困难以及无法调节渗透压而死亡.
2.卵圆鞭毛虫
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病原体为植物性涡鞭毛虫。其仔虫具双鞭毛,不过遇宿主后则靠其吸附器侵入组织内,随即鞭毛消失。本病发生之水温一般是在23-27℃。海水性卵圆鞭毛虫主要寄生在海水鱼的鳃瓣,也可在皮肤上发现(通常皮肤上出现时已经是重症,鳃部已经严重感染);淡水性卵圆鞭毛虫则先以皮肤为主要寄生部位,然后再蔓延至鳃部。一般寄生在皮肤尚不致造成鱼体死亡,但若大量寄生鳃部,则易造成呼吸障碍而使鱼体死亡一般重度感染病例之治疗效果极差。由于虫体营养期会在感染部位形成微小白点,虫体活动性不若白点病纤毛虫强.
3.车轮虫
   本虫主要侵害淡水或海水鱼之鳃部,至于体表亦可为本虫之寄生部位。车轮虫为纤毛虫类,体成覆碗状或扁平皿状。其口沟两缘具有两列平行密生纤毛。本虫具齿环构造,其所造成之机制性刺激,会使寄生部位的细胞产生大量黏液甚或坏死。所以当鳃部寄生时,鳃组织之呼吸功能会受到大量黏液之影响而阻碍。病鱼常因缺氧而浮头,摄饵量亦降低。在水质变坏,溶氧大量减少时,则易发生大量死亡。由于病鱼组织会有损伤,因此易发生二次感染,使病情更严重。病鱼外观上通常无明显病变,大量寄生时,于寄生部位会有大量黏液.
4.钟形虫、杯形虫
原体属周纤毛虫类。二者都呈杯状或吊钟状,惟杯形虫无柄而钟形虫有柄状构造。具大核及小核。寄生部位为体表及鳃,大量寄生时会造成呼吸功能障碍,而使鱼死亡。
5.斜管虫
病原体为纤毛虫。由腹面观察虫体呈卵圆形后端稍凹,侧面观察则背凸腹扁,仅腹部具纤毛,大核呈球形。寄生部位为体表及鳃,感染部位黏液分泌量大增,所以对呼吸有影响.
二.扁形动物门
1.指环虫及拟指环虫
本症病原体为单殖类吸虫,终其一生只有一个寄主。指环虫及拟指环虫后端都有大吸盘,盘上有大锚钩及小钩,二者可由这些后吸盘上的钩状构造来区分。
指环虫常见寄生于鱼类的鳃、鳍及皮肤,而拟指环虫主要寄生鳃部。少量寄生尚不足危害鱼体,但若大量寄生时,则会刺激鳃部表皮细胞分泌黏液及鳃薄板愈合,导致呼吸困难。本症易合并感染其它传染性病原.大量寄生时,病鱼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暗灰色,摩擦身体,收缩鳍叶,体色变黑,离群缓慢独游,不摄食,逐步瘦弱而死亡。发病原因是由于指环虫用锚钩和小钩钩住鱼的鳃组织,并不断在鳃上活动,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刺激鳃黏液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阻碍呼吸,呼吸急促,发生浮头,从而影响鱼的正常代谢作用,甚至缺氧死亡.
2.三代虫
三代虫为雌雄同体,与指环虫的主要区别为三代虫系营胎生生殖,刚产出之幼体已具有成虫之特征(即胎儿体内又包容另一小胎儿),所以称之为三代虫。传染方式主要为接触传染,另一方面,当三代虫离开宿主后,能在池底爬行,或随水流到处飘流,遇到适当宿主,便重营寄生生活。侵害鳃部后会对鱼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并破坏鳃部组织,虫体在鳃部自由移动时会造成无数的伤口,容易并发二次性细菌感染导致鳃部溃烂,并且由于虫体本身机械性的蠕动,会刺激鳃部分泌大量的粘液,大量的粘液覆盖住鳃丝,将影响鱼体正常的呼吸作用,导致鱼无法有效地利用水中的溶氧,症状鱼体褪色变苍白、鳍下垂、末端卷曲裂开、黏液增加、体表出现小血斑、呼吸急促、行动迟缓、浮于水面,发生症状不处理将会使病鱼快速死亡,且鱼群会持续死亡。
三.节肢动物门:
1.鱼虱
鱼虱为常见之甲壳类外寄生虫,虫体大而扁平。当寄生在鱼体体表会用其口器撕裂鱼的皮肤,又可分泌细胞溶解性毒素以及吸取鱼血液所以易造成鱼体虚弱、皮肤糜烂、出血。二次感染常使病情转剧。鱼被侵害时,常造成大量死亡.
2.锚虫
为甲壳类、淡水及海水鱼皆有感染病例。虫体细长如针状,外表看起来像蠕虫。寄生时利用其头部锚状附体,穿入鱼体至肌肉层。由于锚虫破坏鱼体皮肤,因此亦造成其它病原体之二次感染,造成感染鱼的大量死亡。至于若发生其它病原体的二次感染,则应同时治疗

厦门小弟 发表于 2004-9-22 12:54:00

PS.以下是体外寄生虫的正确分类
1.原生动物门:如植物性鞭毛虫纲的卵圆鞭毛虫(也是藻类的一种喔,神奇吧~~),缘毛亚纲之车轮虫,纤毛虫纲的白点虫...
2.扁形动物门:如单生纲之吸虫类的指环虫病或拟指环虫...
3.节肢动物门:如甲壳纲鳃尾亚纲鱼虱目的海水鱼虱,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鱼锚虫目的锚虫.....
4.环节动物门:如水蛭....
体外虫症状与治疗
体表症状:
寄生于鳍部时,会导致鳍部及尾部溃烂、及粘液大量增加的现象,当寄生于皮肤时会导致鳞片脱落、皮肤泛红溃烂等病症,或黄白色的粘质块状物,鳞片剥离,真皮坏死,肌肉露出溃疡,蒙眼,以上都是细菌性二次感染的症状,白点虫会有约0.5mm的白点,卵圆虫会有如针尖般的小白点,锚虫要成虫后期才看的到,约0.5公分到1公分的细长咖啡色虫体,鱼虱跟指环虫成虫约0.5公分,但因蛮透明的不容易看的清楚.
行为症状:
寄生于鳃部时,会严重破坏鳃部组织,并且由于虫体机械性运动的刺激,会导致鳃部大量分泌粘液,造成呼吸障碍,呼吸急促,或鳃盖一边紧闭,只有一边开合,锚虫寄生鱼口腔内会造成无法闭合呈现开口症状,鱼虱寄生时因会分泌毒液刺激体表,会呈现极度不安定的状况狂游暴冲朝向粗糙物体磨擦,鱼体瘦弱,拒食或食欲减退.
治疗方式:
绝大多数寄生虫爆发严重感染的原因跟养殖密度,鱼体紧迫,水质不良有关,而病原虫几乎是绝对存在于任何水族馆的水中,所以任何新鱼入缸都很有可能将病原移入,只要条件合适即能大量繁殖造成严重感染,而绝大多数的水族箱的养殖密度都很高(除非你能提供天然海域的空间,那就不用担心严重感染了)因为海水成本较高而没有常换水造成无机盐颣如no3很高(NO3高是部分原虫大量繁殖的条件)使用底砂或裸缸前置过滤白棉细网没有常清理,造成残饵或粪便大量沉积,或蛋白除沫机效率不足,有机氮废物大增造成处理细菌增加,而细菌又刚好是一些原虫的食物,食物增加造成原虫相对增加,所以处理方式分成三方面,一方面是维护水质,二是降低鱼体紧迫三是消灭获控制病原虫的数量...维护水质是养鱼的基本功夫无须我多谈,如果鱼有打架则关起来,以下则介绍利用药物控制病原虫的方式..

厦门小弟 发表于 2004-9-22 12:54:00

一.原生动物门处理方式
1.白点虫:因寄生营养期(3到7天视温度而定)会被上皮细胞包覆,所以需要较长的疗程,药物主要是杀游动的成虫或子虫,疗程最少8天,使用含铜药物(硫酸铜或螯合铜有机铜)或市售白点药.
2.卵圆虫:使用含铜药物(硫酸铜或螯合铜有机铜)或市售白点药,最多下三次即有明显的效果.
3.其它原虫:福尔马林(百分之37含量)30PPM,1000L水对30ml,100L对3ml,顶多三次即有明显的效果.
二.扁形动物门处理方式
1.指环虫及拟指环虫三代虫:福尔马林30ppm3天下一次或有机磷剂0.3PPM 5天到7天下一次,或淡水浴或市售药物,最多连续下三次即有明显的效果.
三.节肢动物门处理方式
1.鱼虱:有机磷剂0.3PPM 或市售药物7天下一次,最少三次即有明显的效果.(因无法杀虫卵及成虫,要完全杀灭也许需要45天疗程)
2.锚虫:有机磷剂0.3PPM 或市售药物7天下一次,最少三次即有明显的效果.(因无法杀虫卵及成虫,要完全杀灭也许需要45天疗程)
四.细菌性感染处理方式
下药的同时或下药后使用细菌性药剂如黄药或磺胺剂或市售药剂
警告
   福尔马林在处理中或之后 24 小时可能出现脱氧效应及毒性最好下完一次药剂24小时后换部分水或全换。患鳃病或贫血之鱼须特别小心处理因其可能无法获得足够氧气需要加强打气。如福尔马林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须过滤掉或不使用,因其对鱼具剧毒性。此外,本药物易因光线照射而增加对鱼类之毒性,且可能具致癌性,应不可使用于处理治疗供作食用之鱼类。操作人员须避免福尔马林接触皮肤或吸入其挥发性气体。
  
硫酸铜制剂在软水及低 pH 系统中的毒性很强:他会杀死海洋无脊椎及板鳃类。铜离子可被以换水方式自系统中去除然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因硫酸铜含有重金属铜离子会抑制鱼类的酵素系统降低免疫力及残留于珊瑚砂等副作用,所以需要限制使用,千万不可为加速提高效应滥用,可添加活性碳吸附药剂,浓度约每升水加 3 克。
   
有机磷剂毒性强尤其是高水温时且其为阻断神经传导,最好下完一次药剂24小时后换部分水或全换

厦门小弟 发表于 2004-9-22 12:56:00

<P>
<B></B>
寄生虫感染(体内虫)种类:
一. 线虫类
1.绦虫
绦虫是一种白色、扁平长条状的寄生虫,身体由一段一段的片节所组成,利用头端的二个吸盘吸附在肠壁上,直接吸取鱼体的营养,任一个片节脱落都可以发育为独立的寄生个体,也可以藉由虫卵发育来感染。少量感染时的症状不明显,但大量感染时则会造成鱼体的营养障碍、腹部膨大、泳姿异常,对幼鱼的危害性远大于成鱼。
2.蛔虫
蛔虫是白色线状的寄生虫,寄生在肠道内,公母虫交配后可以产下大量的虫卵,其它的鱼由口食入后而造成感染,症状也是类似绦虫感染。
3.棘头虫 (针状头虫)
通常为黄白色,长2-3 公分,扁平或圆柱形的寄生虫,在头端有可以伸缩的针状吻,用来附着在鱼的肠子上,直接吸取鱼体的养分。严重感染时,鱼会变得消瘦或是腹部扩大,否则症状不明显。二性的成虫交配后产下大量的虫卵,随着鱼的粪便排出体外,但要经过一个中间宿主的过程,才能完成其生活史,中间宿主多为无脊椎动物。因为大部份的线虫在水族箱中都缺乏完成生活史所必须的宿主,所以即使新进来的鱼带有这类寄生虫,在一段时间过后,也多会自然死亡消失,而少造成重复感染的现象,因此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可以不需要特别的治疗。
4.丝虫                     
丝虫也是一种寄生在肠道内的线虫,但和其它线虫不同的是,它可以经由鱼直接吃其它被感染的鱼,或是吃下体内有幼虫的桡脚类甲壳动物,甚至食入随着粪便排到水中的幼虫而感染,所以就必须投予抗线虫的药物。
二. 吸虫类
复殖类吸虫是一种寄生性的扁形虫,体型扁平,大小约为数公厘到一公分,嘴巴和腹部周围具有吸盘,藉以吸附在肠子上。成年的寄生虫为雌雄同体,在最终宿主的肠道内成熟,产下大量的虫卵,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但也少造成严重的危害。
三.原虫颣:
1、锥体虫:
是专门寄生在血液里的锥体虫。种类很多,这里扼要地叙述这一属的主要特征及其致病作用。
锥体虫的身体一般呈狭长形,两端较尖。胞核卵形成椭圆形,一般在身体中部。一个很小的动核,呈圆形或卵形,在身体的后端,从动核后面长出一根鞭毛,沿着身体表面向体前伸出叫前鞭毛。沿体表的一段鞭毛和体表构成一条狭长的波动膜,活的虫体颤动很活泼,但位置不大移动。锥体虫对鱼的致病作用,还不大了解。根据年来的实际观察,严重感染锥体虫的鱼,有贫血现象,会引起昏睡病。但一般寄生数量不多。根据文献,锥体虫对鱼的感染,是靠中间寄主水蛭。当水蛭吸吮病鱼血时,把病原体随血液一起吸入消化道,病原体在那里迅速繁殖起来。当水蛭再吸吮另外的鱼时,又把病原体传播给别的鱼。
治疗方式则是用淡水浴将水蛭清除或体外虫寄生虫药浴,此病很少严重感染跟致死的病例,可以不用担心..
肠鞭毛虫
1.六鞭毛虫,带动虫体运动方式是直线跳动,速度较旋核鞭毛虫慢,大小约6~8mm×8~12mm。
2.旋核鞭毛虫为长卵圆形,由体前端发出八根鞭毛,两根沿体表的纵沟向后伸,远超过身体的后端,另六根可快速运动,带动虫体运动方式是直线跳动,速度较六鞭毛虫快,大小约4~6mm×8~11mm,核较六鞭毛虫大。
3.梨形四鞭毛虫形状像袋子,长约12mm,由体上端伸出四根鞭毛,三根可上下挥动,另一根则沿细胞表面由前向后连于颤膜,运动缓慢状似无精打采的滚动。
4.纺缍形鞭毛虫体呈流线型,长约10~14mm。从前端发出两根鞭毛,一根沿细胞表面向后伸,但与细胞膜没有连接,另一根伸向前可自由摆动,体表前端有一大光点,可能是附着用,利用鞭毛摆动或扭动,移动快速。
鞭毛虫可感染鱼的肠道、胆囊。有时血液中也有,严重感染之病鱼离群独游、无精打采,瘦骨如材,造成肠炎排出的粪便白色且黏稠(拖白便)。体色转深,常倒游,并有腹肿(腹水)的现象。
治疗方式
原虫类可使用市售鞭毛虫药剂或metronidazole(为抗厌氧菌及原虫的抗生素) 4PPM药浴或口服,mebendazole口服,一天一次三天疗程.
吸虫或线虫则用mebendazole(为一种营养阻断剂)或市售体内虫药剂混合饲料口服
PS.口服通常比药浴效果好很多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2 12:57:06编辑过]

厦门小弟 发表于 2004-9-22 12:57:00

以下针对鱼体免疫系统作详细的说明
24小时防御水体中的病原菌侵入鱼体的守护神
鱼类免疫
  虽然鱼类没有骨髓或淋巴结,但其胸腺,肾脏 及脾脏为组成鱼类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鱼类在经由各种具免疫原性抗原刺激后会产生特异性的细胞性与体液性免疫反应,而其二次免疫反应可能未若哺乳动物般显著,但确实存在。
  当鱼接触病原菌后后,病原成分由鳃中之巨噬细胞 所摄取经血液系统送达脾脏、肾脏及心外膜中之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 ,在小鱼则有些会到达胸腺。
   淋巴球(细胞)随后被暴露于抗原而开始产生一细胞性( T 细胞)或抗体(体液)性( B 细胞)免疫反应。初级反应为来自胸腺 T 细胞,。胸腺可能是 T 细胞及 B 细胞的起源处。硬骨鱼类似乎仅有一个种类的凝集性抗体即免疫球蛋白 ,有四个或二个次单元组成的 IgM 及单一单元的 IgM。鱼类属于脊椎动物具具有专一性及非专一性免疫系统(各含体液及细胞性免疫);虾贝类属于无脊椎动物仅具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亦含体液及细胞性免疫)。
(2) 鱼的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浆细胞、血浆蛋白、前或头肾胸腺、脾、部份肝组织
(3) 吞噬作用 : 辨识 -&gt; 接触 -&gt; 吞噬 -&gt; 消化
-- 巨嗜细胞 in 组织
或单核细胞 in 血液循环
-- 颗粒白血球 :嗜异、嗜中、嗜碱性﹐吞噬作用较巨嗜细胞差
heterophils 占最多数﹐遇外物侵入时常分解水解、氧化于胞外以杀死细菌﹐因此鱼感染细菌性疾病常见出血溶出﹐此与哺乳类化脓有异。
(4) 体液免疫反应
鱼类产生抗体主要以 IgM 为主
(5) 细胞免疫反应
类淋巴细胞长存在表皮黏液、皮肤、鳃﹐进行保护及免疫反应。鳃内有巨嗜细胞。
温度与免疫反应的关系
a) 小于 7 ℃ 之冷水﹐不产生免疫球蛋白
b) 产生免疫反应的时间﹐温水鱼比冷水鱼短
例:红鳟 15.5 ℃ 对 Aeromonas hydrorhila 抗原产生抗体反应须 28 天,温水鱼一般对细菌抗原只要 7 天即有抗体反应。升温对鱼体免疫有正面的帮助,但是也不能太高最好不要超过30度

厦门小弟 发表于 2004-9-22 12:57:00

<B></B>
防御系统(I) -非专一性防御力
绪 论
目前已知不论何种生物,从分化上简单如细菌到复杂如人类均具有保护自身免于消灭的生理反应,即防御反应。一般可依据参与防御的"部队"是否具有锁定"敌人"的能力,将防御反应分成专一性(specific)和非专一性(nonspecific)防御力两大类。在动物界中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简单至复杂不一的非专一性防御力;而目前所知具有专一性反应的动物是含鱼类以上的所有脊椎动物。将分别介绍防御系统中的组成成员及它们之间互相作用的机制非专一性防御力为生物体最基本抵抗疾病的能力,又称为天生的免疫力(innate immunity)。此免疫力具有四种防御性屏障(barriers),分别为物理性及结构性(anatomic) 屏障、生理性屏障、吞噬性屏障及发炎反应所造成的屏障。在介绍上述四种屏障前,我们应先对参与所有防御反应的成员有所认识。
白血球细胞(white blood cells, WBC)的分类和作用
的血液中,除了负责运送氧气的红血球外,即为大家熟知具有防御力并通称为白血球的血球细胞。白血球细胞依据形状、大小与是否含有颗粒,可以区分为成五种且功能各异,包括:
1.嗜中性球:在血液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白血球,并且是主要的非专一性作用细胞(nonspecific effector cells),表示此类细胞能在一发现入侵者时立即进行消灭。除巨噬细胞外,它为受到细菌感染后最重要的吞噬细胞;细菌感染通常会使骨髓里的嗜中性球产量增加。当医生对病患抽血检查后,表示因白血球的增加而诊断病患受到细菌感染,通常所指的是嗜中性球的数量增加。
2.嗜酸性球:目前已知此种血球功能为帮助调节变态反应的严重程度及吞噬及杀死可能感染鱼体的寄生虫。
3.嗜碱性球:在白血球中含量最少的一种。此种血球与"肥大细胞"家族是亲戚,它们含有"组织铵"
4. 单核球/巨噬细胞:单核球在骨髓内成长非常快速,成熟后先送入血液,再由血液移至身体各组织深处。在移动期间会进一步的成长与分化。因此,在进入组织后它们已转化成另一种白血球,称之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体积庞大,"食量"惊人。它们在非专一性免疫力中扮演吞噬与杀死经过组织的细菌,并能吃掉该组织中坏死及老化的细胞。此外,巨噬细胞在专一性免疫作用中所扮演的"抗原呈现"的角色,对鱼体的抗病力表现极为重要。
5. 淋巴球:主要参与专一性防御反应,大致分成二类。其一,能产生抗体参与体液性反应的B细胞;此种细胞在骨髓中由干细胞分化而来,成熟后,送至脾脏与淋巴结里,等待"行动命令"。另一种是参与细胞性防御的T细胞;"T"是胸腺(thymus)的第一个英文字母,表示此种细胞的成熟是在胸腺中进行;成熟后的T细胞再分配到脾脏或淋巴结里。依据分化成不同防御功能的细胞可再细分之(详述于第四单元)。淋巴球中另有一种称为自然杀手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此种细胞是B与T细胞的亲戚,但参与的为非专一性防御反应,主要攻击的目标是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在鱼体中被认为是一重要的疾病监视成员。
所有的白血球细胞都具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每种细胞均具有一个核;第二,每种细胞都具有一个免疫作用;第三,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同一个"母亲",即位于骨髓中的干细胞(stem cell)。此外,不论各种白血球的特异功能为何,白血球(非所有)可归纳出三个基本作用:第一,吞噬及杀死外来入侵者;第二,释放出对免疫功能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第三,各细胞之间相互控制作用情形

厦门小弟 发表于 2004-9-22 12:58:00

天生的免疫力(innate immunity)
一. 解剖上的防御 (anatomic defense):防止病原体进入生物体造成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主要包括:
(1) 皮肤:表皮层、鳞片'黏液细胞会分泌黏液保护组织并且有防止细菌或少数寄生虫寄生的物质
二. 生理性的防御:
1 各种可溶性因子:溶解酵素(lysozyme)、干扰素(interferons)、补体(complements)等。
2 吞噬作用:吞噬细胞会被侵入的细菌引起趋化作用,使大量的吞噬细胞集中在感染部位的附近,捕食细菌进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进而将细菌分解和杀死
3 补体系统:此系统为鱼类天生具有能辨识外来生物细胞的非专一性防御工具。此系统的作用由许多存在于血清中的物质共同完,进行的反应包括:(1)细菌溶解作用、(2)微生物的致死作用、(3) 进行调理作用、(4) 促进吞噬作用及(5)帮助发炎反应的进行。
4 发炎反应:当组织受伤且外来生物侵入宿主组织后,一些化学诱导物(如组织铵等)会由宿主的组织细胞或侵入物产生而引起一连串复杂的反应,称之发炎反应。反应发生包括三项主要作用,即血管扩张、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permeability)、和吞噬细胞的渗出。最后,吞噬细胞会聚集在感染处吞吃侵入物(如细菌),并放出溶解酵素,会伤害附近的健康细胞,进而造成组织的损伤。发炎处的典型症兆为"红、肿、热、痛"。

yaoxiangice 发表于 2012-8-21 18:16:32

果断收藏,资料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鱼病症状治疗完整篇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观龟赏鱼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观龟赏鱼论坛立场